close

    我是羅暎錫PD、羅PD、나PD、나영석的狂粉,所以只要是他的節目都一定會看,在2017年開播的博士團談話節目《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알아두면쓸데없는신비한잡학사전,簡稱《懂沒神雜》알쓸신잡,一開始覺得名稱很有趣,既然沒用那要我們看節目幹嘛,當時覺得羅PD的反向操作太有趣🤩,從第一季開始,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美食、文學、腦科學等各種跨領域學科,邀請雜學家以及博士擔任固定嘉賓,與主持人柳熙烈一同在旅行的過程中通過隨性的閒談,包含很多我不感興趣的韓國歷史,但是感覺似乎枯燥無用的知識,因為各種剪接還有MC引導的方式,以有趣的方式講述出來,得到許多懂了也沒用的知識,還蠻新鮮的,就這樣節目做了3季。
 

1280.jpg1280 (1).jpgP20180923_003533000_8ADF2A64-E903-44E5-BB09-B9E07E8F36E6.jpg

    《懂沒神雜》以[犯罪]深化篇2021回歸《懂了有用的犯罪雜學辭典》알아두면쓸데있는 범죄잡학사전,簡稱《懂有犯詞》알쓸범잡,一樣是找了各個領域的雜學博士們,以新穎且多樣的視角來探討解讀犯罪的一切,因為感覺看了會很沉重,這個我就沒追了,但是之後應該還是會開來看。

E1QK-ZnUUAQLbD-.jpgmaxresdefault.jpg


    前一陣子好姊妹通知懂沒神雜又有新節目,《知道也沒什麼用的神秘人類雜學辭典》알아두면쓸데없는신비한인간잡학사전,簡稱《知沒人雜》알쓸인잡,看了雜學博士團裡,其中天文和物理博士的加入我最感興趣,這次有物理學、法醫學、天文學、導演、作家和世界超紅的偶像團體防彈少年隊長RM的加入(各種節目用了BTS音樂當BGM,終於請來BTS了😂),應該會有更多新奇的激盪。看了幾集,雖然每一集都有設定主題,但是博士們的雜談能力太強大,總是能從每個主題中發酵出更多的議題,我很喜歡這種又深又廣的論談方式,覺得學習到了很多。
    先節錄出每一~五集的經典談話(其他有時間再補上),這些討論都是我有感覺的議題,中間也有加入我自己的想法,文長請慎入。。。。。🤓🤔👽🤖

 

8f9e26a07b8baf09f05eaffb3f5af7e256805dbf1ea0ba7139e15ca7bd6e1cc659f71a7acf8c01fc259de8e39107ba13813c41360b0deb3f386d6298cf6c1c2f322561b3e79a7dd1ca11c59164ee49e0cdaea437c3d63dd199fbdd89a612f966a126d592107a354a9ac1c803.jpg


1.영화로 만들면 좋은 인물은?如果要拍電影,要讓誰成為電影主角?
 

1111.jpg

    節目一開始就是讓博士們分享自己心目中能登上大螢幕的主角,而第一個分享這個議題的博士就是天文學博士🌌,這是讓我可以從第一集就沉迷地一直看下去的最大因素,因為剛好天文學博士分享的是關於火星相關的主角,而一直對於火星新聞相當關心的我,完全無法移開視線的專注在節目裡,對於外太空的喜愛,有時候懷疑我的前世是不是宇宙人😆👽🛸,第一位主角是緬甸裔NASA科學家Mimi Aung,她是將Ingenuity🚁送去火星的功臣之一。

    火星的大氣只有1/%,所以就算直升機螺旋槳轉速非常快,也只能讓機體懸浮幾公尺,所以必須盡可能地減輕機體重量,同時提升螺旋槳轉速,Mimi Aung領導的團隊成功了,這項成就就跟人類發明飛機一樣偉大,現在在火星上探測儀器雖然有CuriosityPerseverance,但是因為靠輪子前行,需要克服地形所以速度相當緩慢,直升機沒有地形的限制,可以移動比較遠,當Ingenuity在火星上第一次飛行(我有看直播👀),並將訊號傳回地球後,穿著相同衣服的團隊同時發出歡呼聲🎉,Mimi先向團隊發表了"我們做到了"的談話後,隨即將手上的資料撕掉,就像一種慶祝的儀式般🎊,這個我完全懂,當活動結束,我也會把Rundown撕掉,這是一種慶祝的儀式感🥰。

    就像在電影A Beautiful MindJohn Forbes Nash Jr.在1994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當時接到這消息的他,正在大學的教授休息室裡,休息室裡的的教授一聽到這個喜訊,紛紛將自己用過的鋼筆拿給Nash,表達感謝和敬意。相同的儀式感也發生在韓國藝術家백남준的葬禮告別式上🖌🧑🏻‍🎨,為了向這位大膽的藝術家致意,告別式的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效仿他在1960年鋼琴演奏途中剪掉了John Milton Cage Jr.的領帶👔,在場參加儀式的來賓紛紛剪掉了鄰座的領帶✂,司儀開玩笑說「如果要求領帶的索賠,請下次遇上백남준時,再向他索取」,這場愉快的葬禮中,400多位藝術界人士就在歡笑中向故人道別。

    在科學的領域裡,歐美國家的計畫擔當人如果計畫失敗了,並不會被要求下台或是離職,反而會給他更多時間去將問題找出來並解決,因為一個一直從事同一個研究的人才,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這個計畫,如果他消失在這個計畫中,將是很大的損失,例如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原本是要代替1990發射至太空的Hubble Space Telescope🔭,但是因為一直延遲發射時程,不停地增加預算,終於在2021年12月25日發射至太空。其實我們必須要寬待失誤或是失敗,失敗或是失誤是當然的存在,像是太空望遠鏡讓我們看見從未看見過的宇宙🌌,或是發射從未使用過的儀器到外太空🚀,這都是第一次嘗試的,當然會有很多失誤或失敗,365天總是會有364天是失敗的,只有1天成功才是科學,重要的不是沒有失誤,而是有沒有做出好的失誤,還是分辨出壞的失誤,就算知道會失誤,還是要完成它,記錄過程使失誤不再重複,能區分出好的失誤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個讓我非常感興趣的人物是進化論的達爾文,他是對各種領域都有興趣的人(我也是對各種領域都十分好奇的人,對於所有的一切都很容易感覺到有趣,所以相當欣賞他😍),少年時因為家人希望他能當醫生👨🏼‍⚕️,所以研讀了醫學,又對自然史有興趣🌿,後來在劍橋大學拿到了神學學位📿,後來跟著小獵犬號進行了5年的航行,成了一名地質學家,他所撰寫的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而適者生存寫的是survivor of the fittest,相隔25年後,直到1859年才出版,達爾文在進化論裡的並沒有提到Evolution,而是用了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他並不想讓大家的想法引導到"讓某事物變得更好"的感覺,雖然他自己後來也會使用Evolution,也很遺憾這個字義被解釋成這個意思,但是這其中並沒有"變好""變進步"這樣的概念存在,人類這個物種和其他物種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說故事,就是一種有效率地傳達生存所需資訊的媒介,利用故事來傳達是因為有感情的存在,比起直接聽取資訊,帶著情感去聽故事的話身體會跟著有反應,這樣可以有效的繼承、傳播資訊,還可以被擴張出去,比較喜歡聽故事的人,更加有利於生存,這就是進化論解釋人類生命的方式。其實進化是沒有理由的,每一次進化都是隨機發生變異,雖然變異大部分都會呈現不好的結果,例如我們的DNA發生異常🧬,通常都是不好的結果,但是偶爾也會呈現好的結果,這時候被選到的個體,就能發展得更興盛,這種變異真的就是隨機、是運氣而已,達爾文進化論最後說著「最初注入在寥寥幾個或單一個體中的生命,透過各種力量,從如此簡單的開端,演化成最美麗、最奇異、沒有界限的樣貌,且現在依然在演化,生命如是之觀,何等壯麗恢弘」。

2.사랑할 수 있는 사람은?我們會愛甚麼樣的人呢?

1112.jpg


    開場就有一個神奇故事的動畫,很有趣,和這集的主題無關,所以特別寫下來。
    原來是金英夏作家搭飛機時臨機一動的故事✒📖🚀,關於這6位專家們相遇的契機是2280年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Titan(土衛六)上🪐,科學家之間發生了殺人案,雖然他們之間已經鎖定了嫌疑人,因為沒有警察局所以無法調查案情,所以像地球要求派遣人力支援,因為是發生在地球以外的第一起殺人案件,因此地球派了一位最有名的法醫(鄭在民:網羅地球上所有犯罪和法律的法學博士),但是到Titan需要花費3年的時間,就是這3年間大家都必須在同一個空間內生活,這3年間大家必須要天南地北的聊,各式各樣的主題,因為到外太空所以需要一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來解決旅程中會遇到的困難,導演、歌手和作家就是去踩點的乘客,太空旅行最重要的就是重量的控制,所以大家的旅費是依據體重來計費的😂😂😂。

    我們會愛上甚麼人😍?如果以科學的角度來說明愛的運作模式,用圖表表示,X軸帶表示魅力的多寡,Y軸是信任度的高低,以關係親密的人來說,信任比魅力來的重要,和自己關係比較遠的人,就算是信任度不高,但有魅力的話也會產生愛;而結婚是彼此變成對方可預測的存在,在戀愛關係中彼此要保持著未知的部分,完全知己知彼的話就不會產生愛情,也不會心動,但從戀愛走進婚姻的時候,走進制度裡就是要讓對方可預測,也就是所謂的信任,要達到這個條件必須藉由遵守無數個小承諾來建立。19世紀以後的觀念,人們把結婚視為戀愛的延續,覺得愛情必須延續下去,以為未來的幾十年都要很心動😂,但是這是很難達成的,比起心動💕,結婚後的愛情性質會跟著改變的,變成一種長期的信賴關係,這種穩固又互相信賴的關係也是一種愛情。

    但是甚麼是愛💗?我們喜愛的人是怎樣的人呢🥰?我們真的有去愛嗎😍?寫了愛情三部曲的Alain de Botton,他寫著雖然我們也是愛著對方,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喜歡跟他相處時的自己,喜歡自我的這部分非常觸動我的心,我最喜愛的是我自己,能接受自己所有的樣貌,還有足夠的了解自己。

    佛教裡有句話「나라고 할만한 것이 없다는 사실이 있다」沒人比我自己還重要,很簡單的文字卻內含很多深意,重點是很多人無法真正理解,就像今天我做了對事情,所以我很愛我自己,但是我也會失誤,也有不夠完美的地方,難道就不愛自己了嗎?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一樣重要的事情,想想昨天曾經犯錯的是我,今天犯下失誤的也是我,但是在每次的過程中,吸取犯錯的經驗,一天比一天更進步的也是我,難道不好好誇獎自己嗎?更何況就算一直都沒失誤過,未來的某一天也會不小心歷經失敗的,如果永遠只愛沒失誤的自己,那人生將會非常空洞,就像是矗立在沙灘上的沙堡,一個大浪來就會輕的易崩壞。很多時候人們認為幸福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幸福其實是很單純的,只要價值判斷的重心在自己的心裡就夠了,判斷價值的標準存在自己的心裡時,也會活得更加安定,就像在SNS上,即使沒人幫我按讚也沒關係,按讚數並不是評價自己價值的依據,請相信自己的價值絕對是取決於自己的內心的,有時候自身的邊界甚至模糊些其實也不錯,不需要過於期待自己成為某種特定的樣子,變成另外的模樣其實也沒關係。

3.사랑할 수 있는 사람은? II我們會愛甚麼樣的人呢?II

1113.jpg

    「네가 나를 버려도 나는 너를 버리지 않아即便你拋棄我,我也不會離開你👩🏻‍❤️‍👨🏻,探究這語意的內心是對父母期待的投射,人們最想聽到的情話,其實就是最想聽到父母對自己說的話,父母對年幼孩子的愛,孩子都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當這份愛的比重逐漸變小,就是所謂的成長。「연애를 한다는 건 마치..이상적 부모 찾기戀愛本身的原型,其實是在尋找理想的父母👩🏻‍❤️‍👨🏻,我們所謂浪漫的愛情❤,就有點類似父母無條件的愛,就像親密情侶之間的撒嬌,想想是不是很像小孩子,談戀愛的過程,某種角度看來,就是互相找回失去的父愛、母愛,談戀愛就是實現這種幻想🪄,所以交往越久的情侶,越容易有像父母和孩子間的鏈結🪢,因此難以分手💔,分手的過程會感到像和父母離別的痛苦。對待情人必須就像對待小孩般,是需要悉心呵護,不讓他們跌倒受傷,做對的事情需要鼓勵和褒獎👏🏻,其實就算大人也一樣,小時候需要的愛,長大了怎麼可能就不需要了呢,所有的人都需要這樣的愛。

    物理學博士他以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對待第一任妻子為例,就算是不擅表達情感的科學家,也是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愛情,但是他們另外提到的運動力學更讓我印象深刻,以物理學的基礎-牛頓定律來看,理解這世界的方式有兩種,其中就是我們熟悉的牛頓運動定律,這個法則可以解釋宇宙運行的邏輯和原理,還有哈密頓力學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解讀方式,像是2016電影Arrival就可以用哈密頓力學來解釋,電影中的外星人是沒有時態,他們的文字是圓形,圓形上帶有各種訊息,人類的文字是線性的,因為人類是有時間順序的概念,外星人的過去也許是在前,未來也許是在後,他們是用貫穿時序的方式看世界的,有位語言學家負責與外星人溝通,他領略了外星人的方式後自己也能看到未來了,他問了外星人,你們都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那人生有甚麼意義,外星人回答「我們都知道未來已成定局,但是!!그 미래가 실제로 오기 위해선 우리가 그건을 행해야말 해我們還是必須讓那未來確實來到。當場問了博士們是否希望自己能擁有看到未來的能力,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法醫學博士反而希望能看到過去,因為這樣能從過去的事實中得到經驗。物理學博士後來特別說明了他選擇費曼的原因,費曼偉大的地方是,以前的力學都是使用牛頓哲學,費曼卻是將量子力學以所有可能的路徑都集合起來,量子力學應該是獨立的體系,應該不是和運動力學合併為談的。

    法醫學博士覺得這社會上最需要被愛的人是隱系人類(浮誇世界裡的沉默菁英Invisibles:The Power of Anonymous Work in an Age of Relentless Self-Promotion)🫥🫥🫥,所謂隱系人類講述的就是一群不喜歡在別人面前出頭,是完美追求自己的工作的一群人,這群人認為被同儕們肯定是最重要的,和那些喜歡華麗和熱愛展現自己的外顯人物是截然不同的類型,例如在演唱會負責音響的人,這些人做好自己工作時並不顯眼的,只有在出錯時才會被看到,這個舉例讓我很有感觸,我的團隊在12月初的一場活動彩排中,因為聲音的feedback太嚴重一直有音爆產生,他們一直想要盡力排除這個狀況,甚至彩排結束後還一直留在現場檢測聲音,他們才是對活動聲音要求最高的一群人,聲音正常出現時不會有人知道他們做了多少調整和設定,但是一出現異常就會被放大檢視,其實沒有人會故意將自己負責的工作做不好,他們反而是對自己要求更高,也需要更多的肯定。
 

4.기적을 만드는 사람.創造奇蹟的人
 

1114.jpg


    奇蹟是與自然法則相悖的嗎🙃🙂😶‍🌫️?是自然法則無法說明的現象嗎✨✨🌟?現代人連難得的早起都能說是奇蹟了🤣🤣🤣。
    可能實現的奇蹟並不是指打破自然法則,而是指能發生的機率非常小的事件,奇蹟其實是人類定義的,例如有件希望很渺茫的事情被發生了,大家便會口耳相傳,這件事情會被傳遞開來,就會被認為是奇蹟。然而奇蹟最重要的一點,必須要讓人感到喜悅😍,還有對人類的希望🥰,包含上述的這些要素,我們才會稱之為奇蹟。金英夏作家提到的Sir Ernest Henry Shackleton穿越南極大陸的故事最讓我動容,他二次到南極點探險,第二次幾乎快要抵達,因為糧食用盡不得不回頭,而當時只剩180公里就能抵達,1911年挪威探險隊Amundsen早他一步抵達南極點,是人類史上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探險隊。
   以當時的社會充滿國家主義的情節,​促使​​​Shackleton組成另一支探險隊要橫越南極,因為他的名聲,當時募集人員就有5000人報名想要跟他去南極探險,後來登上Endurance堅忍號的全體船員總共28名,探險過程中,浮冰將船給困住,導致無法再繼續行駛了,船員不得不棄船搬到浮冰上生活,但是10個月後浮冰的不斷擠壓,堅忍號終於沈船了🚢🛟⚓,當時Shackleton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將全部船員都活著帶回家。
    當時距離他們最近有人煙的地方足足有1900公里遠,他們被困在南極浮冰之間,還得拖著3艘救生艇🛶,至少要在南極大陸生活640天才能抵達有人煙的地方,Shackleton首先將自己身上最寶貴的黃金菸盒拋棄,其他人看到也丟掉身上不是必須的東西,大家只保持最低限度的行李,但是卻帶上了斑鳩琴🪕、照相機📷和日記本📖,這些東西後來在求生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疲憊時有人彈奏斑鳩琴,一路上拍照留下紀錄是讓大家相信終有一天會獲救,這些紀錄可以展示給世人,而日記是在經歷很困難的時候有一個精神上的寄託。
    最後他們登錄到一座很小的島嶼Elephant IslandShackleton這時招募了5位敢死隊員,乘上最大的一艘救生艇往東南橫渡到1300公里遠的South Georgia求救,只有一艘救生艇在南極洋上行駛抵達陸地的機率根本就是用弓箭射中飛鳥般低,登島後也是經過重重困難才找到船去救夥伴,經過3-4個月後,他們終於又登上Elephant Island🏝,島上22位夥伴都安然無恙地等待他們救援,堅信Shackleton會回來救他們,這種情況下,繼續等待的意志應該也是很艱難的,但是他們仍在Elephant Island上很有目標的努力生活著,就算有人因為凍傷而將腳趾頭截肢,困在小島上的大家沒有爭吵也沒有發瘋,大家已經形成共同體,Shackleton的領導讓船員有了深刻的信賴感,這是團隊裡最重要的中心價值,1917年全員28名全部返回英國,Shackleton實現了他的諾言,這故事真的太挑脫現實了,就算是小說也難以相信,這樣真的就是一個奇蹟啊!!後來在船員寫的日記中有記載,他們最大的幸運就是船長是Shackleton👨🏻‍✈️👍🏻👍🏻


 

maxresdefault.jpg

5.상을 받아야하는 사람0.誰應該得獎
    至今一直在第一線코로나 19와 싸우는 의료진對抗COVID-19的醫護人員最值得頒發這個獎。
    本來到第四集就要停止分享的,但是看到COVID-19的議題還是繼續寫下去,不知不覺已經3年了,大家都沒預料到會持續這麼長的時間,2020年初時,我也只知道中國武漢有一種很嚴重的傳染病,類似SARS,有可能是猴子傳播的,美國朋友那邊得到的資訊更多,聽說2019年11月就爆發了,只是新聞被壓下來,當時懷著忐忑的心情全程戴著口罩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去美國✈,當時全世界都不知道這個傳染病會持續這麼多年,也是我最後一次搭飛機🥲,在美國的第二天想要買N95帶回台灣時😷,已經訂不到貨🙀,這才覺得事情的嚴重性。
    這個疫情說不定是我們每個人生中經歷的最大戰爭,COVID-19是一場病毒戰爭,它具備所有戰爭的要素,戰爭的犧牲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軍用物資的缺乏(口罩)、軍火(疫苗),就像長期戰爭一樣,3年下來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只有在停戰線附近會不停的交戰,主要都市都恢復日常,十分像是戰爭啊!!
    COVID-19初期,甚至連醫護人員的家人小孩都無法正常生活,被排斥到學校上學,還有上班,所以醫護人員幾乎都無法回家,COVID-19利用了人性進行攻擊,人類身為社會動物會希望彼此有親密的生活,想要有互動、一起吃飯、一起喝酒這樣的社交慾望,自從病毒入侵人類社會後,所造成的現象很不符合人類的本性,嚴重到導致人類間的分裂和厭惡,那時候"社交距離"隔離彼此變成常態,雖然物理上的距離必須拉開,但是社會性的社交距離反而更需要被拉近。
    這3年所有人幾乎都是空白的,在校園裡,這三年沒有學生,學生本來會在校園裡聚在一起形成小型社會,會有自己的文化,現在恢復正常上課,學生們都回到校園,大家也都認為這幾年的空窗都必須要恢復,但是沒有人傳承,已經沒有人記得以前的樣子,例如社團活動的斷層,要去哪?要怎麼開始?要花多少錢?要怎麼舉行?都是遠距上課的後遺症,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都是被傳承下來的,要重新建立這樣的文化是相當困難的。
    這世代的人感覺會留下永久的傷痕,雖然校園生活會重新適應,會組成新的文化,但這3年的傷痕會跟他們一輩子,有些人戴了3年的口罩從未在外人摘下來過,因為吃飯要脫下口罩,有些人選擇不在外面吃飯了,博士們很擔心會引發某種社會性的問題。有件趣事也是因為疫情而改變的現象,以往在義大利有很多扒手,現在扒手幾乎消失了,因為沒有遊客的關係,扒手都失業了,但是也因為這3年的空窗,讓他們發覺送貨是更賺錢的行業😆😂😅。

    博士們在節目的最後提到,雜學對日常生活有幫助嗎?日常生活就是雜學啊!!在高中前我們不是採全面性的教育嗎,無論國文、英文、地裡、歷史、數學全部都是學習的重點,其實若考慮到要一輩子的生活,我們都必須要像高中生一樣全面學習,無論我現在是醫生還是作家,這輩子需要處理許多事情,不能只倚靠自己所學的專業就能處理全部,所以要多方面的學習,博士的縮寫是Ph.D,全稱是Doctor of Philosophy,意指像以前的希臘哲學家們一樣,熟知哲學裡的文學、科學甚至是數學,雜學就是一門學問。

arrow
arrow

    100㌫のL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