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見這棟建築物是2016年,那時候還不知道她的名字呢!!經過時只覺得這棟建築物好酷啊😎,整個快被各種植物覆蓋了🌲🌳🌿🍀,當下心裡想著💭,下次經過時一定要走近些好好觀察一下✨✨👀。
這次快閃福岡,一下飛機就經歷了網路無法使用的驚慌感🥴,到博多JR窗口劃位,花了一個多小時排隊的無力感😵,眼看已經快要五點,離和朋友相約的時間快到,趕緊打起精神利用所剩不多的時間,坐上地鐵到了天神駅🚇,查了是在東口的方向,果然看了標示就找到了這幾年心心念念的アクロス福岡✨✨🥳,本來查好路線,計畫要從博多走到天神的,沿著福岡的那珂川邊走過去🚶🏻♀️𖤣𖥧𖥣𖡡𖥧𖤣,因為一直住在親水小區的我,很喜歡走在城市裡的河堤步道,觀賞這個城市比較接近自然的景色,但是這次時間緊迫無法成行,下次一定要慢慢地散步過去🐾🐾🐈⬛。
アクロス福岡是福岡的地標之一📍,建在原來福岡県庁舊址上,現在設有福岡県国際文化情報センター,以及私人企業辦公空間、和商店、餐廳,緊鄰著天神中央公園⛲,這個地鐵出口明顯的跟其他的不一樣✨✨🤩,應該是音樂廳的設計延伸🎻🎵,裡面還有國際會議廳和傳統工藝品展示中心等等。(有些照片很糊,因為是直接擷取我影片上的截圖)
走到接近出口時,左邊可以直接進去建築物裡,後來選擇直接從右邊手扶梯上去,這座已經生長將近30年的福岡森林一直呼喚我🌲🌳🌲😻,建築物內部等有時間再去拜訪吧!
一上到地面,就能走到靠明治通り的那一側大門,門口有設置了展演廳裡的各種活動看板。
沿著建築物的周圍,種上了一排這個會開著小白花的植物,查了一下是アベリア⋆︎*゚∗🌼,花期很長,從6月到10月,深秋前都能看到小白花點綴在綠色的灌木叢中,果然很適合當觀景用的植栽。
這是靠天神中央公園側的大門,造型就是A,アクロス福岡的英文全名是Asian Crossroads Over the Sea-Fukuoka,連アクロス福岡的視覺形象設計都採用「ACROS」的頭文字「A」。
階梯花園就設在天神中央公園這一側,和公園裡13000m²的大草坪融合成一體,是都市裡的綠洲,有一個這樣鮮綠色的視覺,雖然在市中心,但是感受上非常舒適😌,アクロス福岡就是一個與自然共存的建築,雖然長久以來我都叫她福岡森林,朋友也都聽懂沒有糾正我😂,她就像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山,也稱作「アクロス山」🌲⛰️🌳。
這座森林和2016時的初印象已經不一樣了,這幾年她不段的生長,現在枝葉繁茂,從中央公園的另一側望去,真的就是一座生長著森林的山🌲🌳🌲。
從公園通り橋側可以看到整個側面,之前從那珂川走過來,真的沒想到整棟建築物竟然種滿植物𓂃🌿𓈒𓏸,所以走到正面時感覺很震撼😻。
在入口處可以看到開放時間和階梯花園地圖的金屬看板,地圖上顯示步道是呈現Z字型的路線,開放時間:【3月至10月】9:00-18:00【11月至2月】9:00-17:00,然後有幾點注意事項,全面禁菸🚭、垃圾請自行帶離🚯,請勿帶寵物入場🈲、場內沒有廁所🚾🚻❌,這座階梯公園總共有809階,來回一趟大概需要半小時,是個很輕鬆的路線。
面對建築物可以看到兩個出入口,右手邊的是入口。
屋頂的展望台只開放到下午四點,但是金屬看板上有貼一張紙寫著今日不開放,其他部分應該是開放到下午六點,大概六點多時,警衛就會出來巡邏了,他們在山上看到我後便請我下山,跟在我後面大概是一個彎的距離,下山時還看到一組韓國家庭正要上山,而且他們是從出口那裏上山,可能沒看到入口處的告示牌,沒特別跟他們說,反正待會就會被警衛請下山了😝。
因為對於這綠化建築很有興趣,所以在網路上找了各種介紹的資料,這座綠化建築物的形成很不容易,植物如何在水泥建築物裡生長,土質、水分、養分要如何去平衡生態💧🌱💚,又不能損壞到建築物,大概經過兩年的試驗才得以實施。
𖤣𖠿𖤣𖥧𖥣。𖥧 𖧧這座人造森林設置了瀑布,從第五層到第一層,潺潺的流下,所以不時地聽到清涼的水流聲,有些地方的聲音還特別大聲。這裡的灌溉通常都是使用蒐集來的雨水,雨水降下來時會被50mm的人工土染吸收,當雨水多時,會通過防水保護層上的透氣滲透層,逐漸下降到底層,然後被吸收到地下,流入到地表的灌木叢和池塘中,甚至豪雨期間,這些水也會排入薬院新川中,多出來的水也能提供建築物的廁所使用🚽。
這些全部仿造自然山區的排水系統設計的,雨水會存在地下四層的 600nt. 的水箱中,然後進行灑水,一次灑水會用到 300nt. ,灑一次水,人造土壤可以保水一個月,灑水時機是由人力判斷的,並不是常規性的自動澆水,若面臨酷熱的氣候,通常是盂蘭盆節前後,就會進行兩到三次的灑水💦。
步道上設置了許多座位,天氣好時在這裡坐著,聽著水聲,還有蟲鳴鳥叫,應該很愜意😌。
這棟建築物總共14層樓,綠化的面積達到5400㎡,種植了37,000棵植物,各種植栽和佈局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能享受四季的變化,走在步道上,就能看到這種掛著名牌的樹木 📛,這裡種植了30幾種樹木,有常綠和落葉混搭,有李子、楓樹、杏子等23種樹木,還有攀藤植物等5種,漸漸地,通過各種鳥類帶來的種子,樹種數量不斷增加,目前樹種已增至200種左右,最終目的希望能與九州山區的樹種相似🌳🌲🌿,大約會增加到350至400種。
能夠種植這麼多種大樹的土壤,而且還能放置在建築物上的土壤是甚麼神奇的種類呢!!這種被稱作珍珠岩的土壤是種人造土壤,稱作「アクアソイル」,這種人造土壤只有普通土壤的1/3重量,會讓植物的根部愈來愈細,然後讓植物的生長停在某個生長點便不再成長,不會變得太高而成為灌木,因為根部不會繼續成長,所以對建築物並不會造成損害,也減輕了對建築物的負荷,雖然人造土壤只有50mm,這種工法稱作「アクアソイル工法」,也能牢固地支撐植物,有非常出色的耐用性,更重要的是不使用農藥或化肥,落葉堆積起來便成為了滋養的表土🍃🍂,棲息著微生物和昆蟲🦗🪲🦋,因此鳥類聚集來吃昆蟲預防蟲害,樹木結果後果實掉落、植物發芽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階梯上發現可愛的樹木果實。
轉角處發現辦公室的窗戶,在這裡上班真幸福,打開窗戶就是大自然,但是遊客是不能靠近辦公區的喔,有立入禁止的告示牌🚫。
這個室內空間感覺很像是種展覽廳。
爬上來後,開始看到這座從地下2層至地上12層的玻璃帷幕中庭,在這明亮寬敞的中庭內引入的是自然光,隨時都有一種不壓迫的開放感。
從森林裡往中央公園望去。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異常天氣的發生,根據過去30年的天氣數據,整座森林嚴謹的做了防強風的措施,畢竟最高處為60m,每種高度都會有不同的風速影響植物的生長,主要是通過群植的方式降低每棵樹的風壓,並修剪成防風型,以應對各層的風速,為了避免過多的落葉,在一定的區域內種植常綠植物,而在頂層則是種植地被植物,在颱風過後會修剪枯死的植物,是將修剪過的樹枝像鳥巢一樣編織成圓形,從最粗的樹枝開始,任何伸出的樹枝都被剪掉,細小的樹枝、落葉和割草後的草都被剪掉。是一種將樹葉堆放在交錯的樹枝內的中高方法,裡面的落葉和草最終會分解並成為堆肥,然後回饋到周圍的樹木中。
愈來愈接近屋頂了。
這個玻璃帷幕的中庭空間構成上,西側採用圓形平板玻璃與鍍鋁鋅鋼板組合而成的,東側有一個傾斜大理石表面和帶有交錯裸露混凝土的牆面,階梯花園地板懸垂在它們上方,形成了複雜的形式。
WooHoooo😽~~抵達屋頂,可惜展望台沒有開放🤷♀️。
俯瞰天神區。
距離福岡空港很近,所以隨時都有飛機飛過𓂃𓈒𓏸︎︎︎︎✈。
順行下山。
下山後,我在中央公園的椅子上坐了一陣,就是想好好把這座福岡森林好好映在心裡🌳🌲💚。
就是要和心心念念的福岡森林合照,結果忘記拿下口罩😅,朋友後來和我會合後,還很訝異問我,怎還戴口罩😷,就是不想染上討厭的COVID-19啊🦠!!但是在日本真的已經95%的人都沒戴口罩了。
要去搭地鐵時,發現兩喵🐈🐈⬛🧡,不怎怕人,只是我想接近時,小黑就想要離開了,裡面的阿橘一直穩如泰山,睜著兩顆圓圓的眼睛看著我😹😹😹,圓圓臉也好可愛😽😻🧡。
📌西鉄天神大牟田線 西鉄福岡(天神)駅より徒歩10分
📌福岡市地下鉄空港線 天神駅より徒歩5分
📌福岡市地下鉄七隈線 天神南駅より徒歩7分
📌西鉄バスアクロス福岡、水鏡天満宮前バス停よりす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