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氣冷颼颼、空氣灰濛濛!中國沙塵長程傳輸侵襲台灣,北部幾乎全籠罩在懸浮微粒每立方公尺三百微克以上濃度的沙塵中,環保署表示,台北地區的空氣品質懸浮微粒通常在每立方公尺五十微克以下,因鋒面前緣接近,天氣悶熱加上沒有風,汙染物聚積難以擴散,懸浮微粒竄升到每立方公尺一百五十微克,北部各測站幾乎都超過三百微克。 

    每天早上都會到中正山爬山運動,今天忍不住拿起相機把灰濛濛ㄉ台北盆地拍起來,真ㄉ是濛到一ㄍ境界哩!!



小圖示一、大陸沙塵暴背景說明

大陸沙塵暴主要源地位於北緯35度以北,東經125度以西的中國西北和華北、蒙古一帶,包括新疆、甘肅、河套、內蒙古、蒙古等地區,該區域年降雨量都在400mm以下,且降雨季節分布相當不平均。沙塵暴屬季節性天氣現象,多發生於冬末至春季(1月至5月),其中以3月至5月發生頻率最高,占全年的60%以上。

沙塵暴發生後,顆粒較大的粒子即於源地附近沈降到地面,僅影響鄰近地區,顆粒較小的粒子可以向上傳送到1000公尺至3000公尺高空,再藉由西風帶的氣流向東傳送。在傳送的過程中,一部份因擴散或稀釋,使得沙塵隨傳送的距離愈遠,濃度愈低,一部份因傳送過程中,受到沉降或降雨(雪)的沖刷效應而到達地面。

大陸沙塵可東移到日本、韓國及數萬公里外的加拿大及美國西岸,往南可影響到我國、香港,甚至達菲律賓,影響範圍相當遼闊。近年來,因大陸地區沙漠化情形日益嚴重及受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乾旱、降雨分配不均等因素,大陸沙塵暴發生頻率及強度均有增加趨勢,50年代共發生過5次,60年代共發生過8次,70年代共發生過13次,80年代共發生過23次,2000年一年即發生了12次。

小圖示二、大陸沙塵對我國之影響

沙塵暴發生後,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可影響到我國,依過去觀測紀錄,受沙塵影響的程度與源區沙塵暴發生的規模、延續時間及氣象條件等有關,其影響時間,短則僅數小時,長則達3-5天,主要造成大氣中懸浮粒子增加,甚至空氣品質達不良等級。我國空氣品質歷次受沙塵影響期間,粒徑小於10微粒(PM10)及2.5微米(PM2.5)之微粒濃度均有增加趨勢,於數小時內上升三至五倍以上,影響的區域,隨時間由北部向中部、南部地區移動。由於懸浮微粒急速上升之較高濃度時間僅數個小時,因此未達現行緊急惡化應變初級標準(PSI值為二00)。

經過本署三年(九十一年至九十三年)的密集觀測採樣結果顯示,沙塵帶來許多大於PM2.5的微粒,硫酸鹽、硝酸鹽、碳成分濃度也有上升趨勢,這些成分可能造成健康效應。同時,透過醫療門診資料監測網病患資料分析,在沙塵影響台灣後三至五天,也就是沙塵高鋒過後,急診病患有增加的現象,且是以呼吸道疾病為主,心肺疾病之急診病例也有增加。

此外,山區雲霧水監測分析顯示:大量沙塵吸附於雲滴內,雲水pH值普遍升高至5~7之間,使得空氣中沙塵微粒之數量下降,預期台灣山區森林會因此吸附相當的沙塵。因此,未來就沙塵對本地陸生生態系的影響,也值得深入研究。

小圖示三、本署對於大陸地區沙塵暴之因應

有鑑於大陸沙塵暴對我國空氣品質的影響日趨嚴重,本署特整合國內相關學術單位專家學者及監測設備進行「大陸沙塵密集觀測計畫」。本計畫自九十一年起每年春季(一至五月)大陸沙塵暴發生後,其沙塵可能侵襲我國時,對大陸沙塵進行空間及時間高解析度之密集監測、預報及健康評估等相關工作。

本計畫共分為五個小組:預測暨模式發展小組、監測小組、健康效應評估小組、科學管理小組、行政支援小組。由於過去台灣地區受大陸沙塵影響,導致空氣中懸浮微粒(PM10)濃度急速上升,但對民眾健康及生態影響仍無科學證據可以佐證。因此,本署積極規劃執行「大陸沙塵密集觀測計畫」,透過該計畫的執行成果,除了建立大陸沙塵影響我國的早期預警機制,並結合衛星資料分析、激光雷達監測、懸浮微粒(PM10)人工及自動採樣監測分析,深入瞭解大陸沙塵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而透過醫療門診資料監測網,以評估大陸沙塵侵台時對民眾健康及生態的影響,為本計畫重要特色,該計畫執行成果並可作為未來採取因應措施的重要參考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00㌫のL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